2021年9月,全市加強和創新基層治理工作推進會召開,出臺了《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意見》。意見實施以來,我市在探尋基層治理密碼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重慶日報民生熱線進行了梳理。
看黨建引領密碼——
這個社區居民支持率為啥從23%升到90%
案例:近日,兩江新區人和街道邢家橋社區,老舊小區改造二期工程正在緊鑼密鼓施工中。在此之前,該社區已經順利完成了一期改造,改造面積3.6萬平方米,惠及居民579戶、1422人。
8月初,邢家橋社區就即將開工的老舊小區改造二期工程向居民初次征集意見,居民支持率達到90%。1個多月后,這一數字攀升至98%。然而,2018年該社區進行老舊小區改造一期工程時,卻沒有這么順利。初次征集意見,居民支持率僅23%;社區花了一年半,做了大量工作,支持率提高到了90%。
居民支持率為啥從23%升到90%?
成立居民自治小組、與重慶日報共建理論調研基地、黨支部結對共建多方借力、“四色四事”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社區黨委書記謝蘭介紹,在社區治理中,邢家橋社區逐步探索出“六橋同治”的工作機制和“六個一”工作法:推行“黨建一面旗”,搭建統攬全局“主心橋”;推行“治理一盤棋”,架起匯聚民心“連心橋”;推行“防護一張網”,筑牢保駕護航“安心橋”;推行“環境一幅畫”,打造宜居宜業“舒心橋”;推行“為民一條線”,構建更有溫度“暖心橋”;推行“智慧一體化”,開啟智慧賦能“省心橋”。
這套機制,從黨建引領、協商民主、綜合治理、建管并重、民生保障、科技支撐等六個方面,提升了邢家橋基層治理的探索與創新工作。
點評:基層治理,要抓緊補齊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的各種短板,把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邢家橋社區“六橋同治”和“六個一”工作法既強調黨的領導,又重視群眾自治;既強調嚴格管理,又重視便民生活;既強調關愛之心,又重視智能升級,對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看基層政權治理能力賦能密碼——
全市首支街道級陽光基金如何點燃大眾公益激情
案例:一群接小孩放學的“共享奶奶”、在小區里向陽生長的美麗綠植、困難家庭孩子的新書桌新臺燈……這些看似八桿子打不到一起的事,來自同一個慈善基金的推動——九龍坡區石坪橋街道陽光基金。
2020年10月,市慈善總會支持石坪橋街道建立具有公募資格的全市首個街道級社區治理專項基金,它取之于社區,用之于社區,是在財政資金以外形成社會資源的“蓄水池”。啟動儀式后,九龍坡區慈善會、33家社會單位和各界愛心人士又捐款60幾萬元和10多萬元愛心物資,基金資金池達130多萬。石坪橋街道同步建立了社區陽光基金規范化管理流程和制度體系。
石坪橋街道對于陽光基金的定位是:統領慈善救助、社會福利、愛心幫扶、社區治理等公益服務。
如何把這些服務統籌起來?街道第一時間成立社會工作聯盟,依托街道社會組織孵化基地,針對性地孵化培育社會服務類、公益慈善類、教育培訓類、文化藝術類、健康生活類、生態環境類、科學研究類七類組織。
隨后,社工們深入到7個社區,采集社區、居民需求,形成需求報告和項目。這些項目在特殊困難人群幫扶、助學助困、婦女兒童關愛、養老服務、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社區治理等方面均有涉及。
公益暖人心、互助見真情。截至2022年11月底,陽光基金已匯聚公益資金200余萬元,鏈接籌集價值100萬的愛心物資,累計開展社會工作各類服務活動102場,實際受益人數5600人。
點評:基層治理,需要創新“賦能型”的基層政權治理能力提升機制。要針對基層政權的能力短板和本領恐慌,堅持向基層放權、賦能、減負,激發基層“想干事”的愿望,賦予“能干事”的權利,提升“干成事”的能力。
看基層自治共融密碼——
這個村入選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單位
案例:在巫溪縣土城鎮和平村,民主議事協商會對村民們來說已不是啥新鮮事。2022年以來,和平村已召開了多次民主議事協商會,討論了村里建臘肉加工廠、低保動態調整等問題。
民主議事協商會是和平村試點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搭建的平臺之一。參會的是和平村民主協商議事會成員,由村“兩委”干部代表、致富帶頭人、村民代表、村賢、志愿者等組成,協商內容是村里的公共事務、群眾的“急難愁盼”、重大政策的推進落實、村集體資金的使用分配等內容,簡單地說,就是村里的“大事”。在各村民小組還成立有民主協商議事小組,負責協商本組的“大事”。
去年以來,土城鎮結合當地村民種植魔芋的傳統,規劃打造“魔芋小鎮”,加工廠選址就在和平村。在民主議事協商會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建魔芋加工廠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困難,都一一被擺上臺面,大家又挨個想辦法解決……最后,大家達成共識——廠子得建,中間遇到的問題大伙兒一起解決。
“過去大家認為村里的事兒都是村干部說了算?!贝逯惒Uf,如今,和平村建立了民主協商議事機制,村民通過民主協商議事,平等參與協商,知實情、謀實事、行實權、得實惠,不少人從對村組事務的不配合、不參與,轉變為積極參與。
“成為村民主協商議事會的一員后,對村里的大事小事都有了責任感?!贝迕褛w賢華說,“現在真覺得村里的發展就是自己的事?!?
點評:基層治理,需要探索“共融型”的基層治理協同機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自治格局。和諧的民主議事協商會,正以更加濃厚的鄉風底蘊,更加和睦的鄰里關系,持續“滋養”著和平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看基層治理法治保障密碼——
村里來了蹲點律師
案例:為打通法治鄉村建設“最后一公里”,2021年以來,市律師協會在市司法局、市律師行業黨委的領導下,在合川土場鎮,江津先鋒鎮、永興鎮,榮昌古昌鎮和沙坪壩中梁鎮試點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法治進村活動,落實50萬元專項資金,試點打造村(居)法律顧問的“升級版”——
中心城區或當地區縣律師事務所兩名律師作為村居法律顧問定期入駐村委會值班咨詢、化解矛盾糾紛和為鄉村發展建設提供法律幫扶,并建立顧問律師與法治聯絡員、村(居)兩委班子組建微信工作群,集中探討較為集中的問題;組建村居視頻咨詢工作室、微信紓困群,為村民提供在線法律服務。
除了“線上線下”蹲點駐村外,律師們還要求每年在定點村落開展一次以上專項法律服務公益活動,通過多元化渠道對鄉村干部及廣大群眾進行民法典的全面普及;引導村民依法解決矛盾糾紛,推動矛盾糾紛就地化解。
“現在,我們合川的律所和主城區的一家律所輪流駐村值班,定時定點接受‘有備而來’的村民面對面咨詢,處理村上的大小法律事務,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解決矛盾糾紛,助力鄉村振興?!焙洗▍^楊柳村駐村律師的唐喬坦言,在資金保障方面,以前當村居法律顧問,一年補貼只有300元,全靠律師們的一顆公益心?,F在每次“坐班”都有1800元/次的經費保障,這大大提高了律師們的積極性。
點評:基層治理法治為核,必須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而律師隊伍,作為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力量,則是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的“骨干”。
一年多來,我市積極推進村(居)法律顧問工作,充分發揮律師隊伍專業優勢作用,將法治精神融入基層社會治理,推動律師在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進程中賦能加速,打通了公共法律服務“最后一公里”。
看基層治理德治支撐密碼——
永川有支“新鄉賢”隊伍
案例:2014年以來,永川區按照“草根群體、民間力量”的定位,開展“我們的鄉賢我們評”活動,累計評選出了1000多名“新鄉賢”。
與此同時,該區還根據鄉賢興趣愛好、能力特長、資源優勢,搭建了區、鎮兩級鄉賢聯誼會及“鄉賢評理堂”平臺,組建了“鄉賢智囊團”“鄉賢創業團”“鄉賢民情團”“鄉賢宣講團”“鄉賢陪審團”“鄉賢調解團”“鄉賢反哺團”等隊伍,引導新鄉賢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作用。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永川“新鄉賢”隊伍已培育出致富增收項目近300個,累計為公益事業捐款近2億元,為鄉親辦助困、助學、助醫等好事實事近4000件,開展志愿服務近3萬場次。
尚賢者,政之本也。鄉賢是鄉里賢人、德高望重、為人楷模,是言傳身教的標桿、道德引領的榜樣,他們的嘉言懿行能維護公序良俗,讓家風更和美、民風更淳樸、鄉風更文明。
這支有威望、接地氣、能帶頭、起作用的“新鄉賢”隊伍,已成為永川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民間力量。
點評:基層治理德治為要,要發揮德治涵育基層民眾美德善行,推動基層社會和諧有序運轉,形成良好社會風尚的有力支撐作用。鄉賢文化根植鄉土、貼近性強,蘊含著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力量和基層治理的智慧與經驗。
永川區堅持創新鄉村治理體系,充分發揮“新鄉賢”作用,在黨組織領導下發揮引領鄉風文明、普及法律政策、調處矛盾糾紛、反映社情民意、倡導移風易俗的作用,為新時代創新鄉村治理、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了有益探索。
看基層智治密碼——
北碚水土和潤家園:裝上“智慧大腦”社區大不一樣
案例:北碚區水土街道和潤家園社區是農轉非人員集中安置的大型社區,有19幢居民樓,人口近萬人。自2017年社區成立以來,征地拆遷、物業管理、環境保護、社會治安等各類矛盾問題交織,基層社會治理面臨基礎薄弱、力量不足、職能交叉等諸多問題。
為此,該社區決定以“智慧社區”建設為突破口,著手解決基層治理難題——
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引入了集車輛進出管理、人員隨行抓拍、視頻接入等功能于一體的和潤家園綜治網格化智慧社區管理平臺系統(以下簡稱“智慧社區平臺”)。同時,運用云計算、感知物聯網、重點部位智能設防、監控智能分析等信息化技術和手段,整合打通小區各類數據資源要素,實現小區智能化全覆蓋。
平臺的投用,如同給基層社會治理裝上了“智慧大腦”。和潤家園社區黨委書記王福建介紹,居民、物管及網格員還可以通過“智慧社區”微信公眾號,將發生在身邊的事情進行上傳,系統后臺將自動受理、線上派單、處置辦結、信息反饋,轄區群眾還可以查詢辦理進度,對辦理結果進行滿意度評價,拉近了政府與群眾的距離。
點評:社區是城鎮最基層的組織單元,作為基層治理單位,社區承擔著越來越繁重和復雜的社會職能和公共服務要求。
和潤家園社區裝上“智慧大腦” ,從而實現了物物的互聯和人物的互動,為城鎮居民提供智慧化的管理和服務,解決了社會治理的一系列難題。
不難看到,當前,以高智能解決老百姓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用高科技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已成為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