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統籌發展網-農家科技記者?蔡鴿?李朋?特約通訊員?鄧長琴?呂莉
放在20年前,韋信忠怎么也不會相信,在這一度拋荒的田里,自己竟然能種出優質的生態水稻。不僅如此,他還通過“稻+N”的種養循環模式,蹚出了一條特色現代農業新路子,帶動周邊的父老鄉親實現增收致富,在小康路上越走越穩。
從一個在大城市打拼的“包工頭”到扎根鄉土的“新職農”,這需要很大的勇氣。韋信忠骨子里就是有這么一股“執拗勁”。近日,記者來到位于南川區的重慶油沙地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采訪這位在農業種養道路上走過風風雨雨十幾年的致富帶頭人,聆聽他的創業故事。
在合作社的產品加工房里,記者看到一粒粒色澤光亮的大米從生產線上緩緩流出,晶瑩剔透、熠熠生輝?!敖衲晔粘赏Σ诲e,趁著天氣好,抓緊加工生產,很多客戶等著吃我們的新米。最近市場行情很不錯,批發價在每千克8元左右,今年產值預計可達40萬~60萬元?!焙献魃缟玳L韋信忠樂呵呵地說。
▲ 韋信忠向記者展示生態大米
不做“包工頭”,回村當干部
1997年,20多歲的韋信忠懷揣夢想到上海闖蕩,在建筑行業找到了一份“打雜”的活兒。韋信忠踏實肯干、吃苦耐勞,老板看在眼里,覺得這個小伙子可靠,便給了他一個承包工程的機會。頭腦活絡的韋信忠和村里幾個伙伴商量過后便決定接手。就這樣,韋信忠成了一個小“包工頭”,開始承接一些中小型的建筑項目。這一干就是整整7年。
2004年,韋信忠中斷了打工生涯,拿著攢下的錢回到老家古花鎮木瓜村,打算創業。在村委會的推薦下,韋信忠決定試水牛羊養殖。2005年,韋信忠買下60多頭牛和10多只羊,踏上了養殖路。由于缺乏養殖經驗,一場疫病,導致20多頭牛病死,這讓原本自信滿滿的韋信忠瞬間心灰意懶,他決定放棄養殖,將剩下的牛和羊低價處理掉。初嘗創業失敗的苦果后,韋信忠決定再次外出謀生。2007年他前往天津務工,從事的還是“老行當”——建筑業。原本打算好好打工掙錢,重新積攢一些財富,誰知,剛安定下來的心又開始動搖了。原來,木瓜村村委會因村里大量年輕人進城務工,村團支部書記人選空缺。韋信忠為人熱心、隨和,做事干練,在村民心里留下了較好的印象,村委會經商議,覺得韋信忠是擔任村團支部書記的“不二人選”。在村委會干部的力勸和邀請下,韋信忠回到了木瓜村,擔任村里的團支部書記。
在任村團支部書記期間,韋信忠兢兢業業,熱心為民辦事,贏得了鄉親們的一致認可。2011年他又當選為村委會會計,2013年當選為村委會主任。2015年,各地政府積極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身為村委會主任的韋信忠也心潮澎湃,思考著如何借著脫貧攻堅的東風,將木瓜村的特色產業發展起來,帶領村民們走上致富路。
▲ 人工拔秧苗
發展高山生態有機稻
“南川米”作為區域公用品牌,是南川優質健康產品的一張名片,2015年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為之題詞“南川米好”,2016年榮獲“中國十大好吃米飯”稱號。2021年,南川區已建成綠色精品稻米基地7萬畝,穩定優質稻種植面積32萬畝以上。
木瓜村位于南川區古花鎮境內,海拔850米左右,常年空氣濕潤,風景秀麗。當地村民主要以種植花椰菜、生姜等蔬菜為主,只有少數村民種植水稻,沒有形成規模?!巴瑯邮悄洗?,既然福壽鎮可以種出好大米,為什么我們古花鎮的水稻種植一直不溫不火?”帶著這個疑問,韋信忠聯系上南川區農技推廣中心主任宋敏,并登門向其求教。宋敏向他介紹,南川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合種植綠色生態水稻,稻田基本都處于海拔500米到1000米之間的倒置山區,以前沒有形成規?;?。近年來,區農技推廣中心大力實施優質稻綠色高質高效行動項目,除了主產區福壽鎮外,也在其他鄉鎮推廣優質稻種植技術,在全區建立水稻萬畝片5個、千畝片20個,示范推廣優質稻標準化增產技術模式,帶動大面積平穩增產。隨后在宋主任的推薦和引導下,韋信忠決定“打頭陣”,通過自己種植水稻,逐漸發展帶動周邊的鄉親們一起種植。
這一次創業,韋信忠一改上次搞養殖時的“沖動”。他告訴自己,一定要先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切忌盲目發展。為此,他多次參加區農廣校組織的“糧油種植”培訓班,學習鉆研水稻種植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知識,并對木瓜村水稻種植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一一作了總結,對水稻產業發展作了新的定位:秉持生態農業理念,選用高檔優質稻品種,嚴格按照綠色食品標準種植、加工,推廣“稻+N”種植模式,采用物理殺蟲、人工除草,確保從田間到餐桌的食品安全。
2019年,韋信忠注冊成立重慶油沙地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以100元/畝的價格流轉了村里的150畝土地,開始規?;N植水稻。在南川區農技推廣中心的指導下,引進“宜香優2115”“豐優香占”等優質水稻品種。
為了確保稻米品質,在管理技術方面,韋信忠嚴格實行綠色生態管理,施用有機肥,采用物理防治與生物防治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控,使用“綠色農藥”,盡量降低化學肥料、農藥對稻米品質帶來的不良影響。得益于精細化的田間管理,韋信忠的綠色生態水稻第一年畝均產量達500千克左右。然而面對豐收,韋信忠內心卻泛起了愁思:如果不能打通從種植到銷售的全產業鏈,那這個產業該如何壯大呢?
經過和家人溝通,韋信忠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建設產品加工房,自主加工大米。說干就干,他自費出資60萬元購買了稻谷烘干機、脫粒機、包裝機等設備,開始了從種植到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探索。由于稻米顆粒飽滿、色澤晶瑩,蒸煮時有清香,飯粒完整、綿軟不糊、滋潤香醇、品質上乘,合作社推出的5千克袋裝“木瓜村長壽高山生態大米”在市場上供不應求,遠銷四川、貴州等地。2018年,合作社被評為“南川區安全農產品協會會員單位”。
探索“稻+”模式,帶領鄉親共同致富
綠色水稻種植路子走通了,稻米加工技術也掌握了,但韋信忠卻不滿足于眼前的成績。2021年,韋信忠抓住南川區水產站推廣“稻漁綜合種養”項目的機會,拿出100畝地進行試點, 這是一次推動產業升級、實現更大發展的好機會。
據了解,采用“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可以將環境保護與水產養殖有機結合,同時也能通過水稻的生長吸收池塘高密度養殖產業的糞污,滿足水稻所需肥力,減少池塘養殖尾水污染?!八a站每畝給我們補貼1000元,魚苗也是他們提供的,通過種養結合,目前水產養殖的收益在10萬~20萬元,稻米品質大大提升?!表f信忠笑著說。
看著韋信忠種植水稻的收益一年比一年好,村里的鄉親們也紛紛加入合作社種植水稻。免費提供種子、農藥,手把手傳授技術,上門實地指導,幫助對接銷售……韋信忠以合作社為核心,積極引領社員規范化、標準化種植水稻。目前合作社社員共有60多戶,發展周邊水稻種植面積達800畝,累計帶動村民增收15萬元左右。2021年,韋信忠的能力得到了村民的廣泛認可,當選為木瓜村村委會黨支部副書記。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繼續把全力抓好糧食生產放在首要位置,并大力推廣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身為村委會黨支部副書記的韋信忠不忘發揮“頭雁”作用,在參加區農廣校舉辦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培訓班后,按照區農業農村委的要求,大力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主動承擔了200畝的大豆、玉米種植任務,還錯時種植了紅苕、油菜等農作物,確保糧食生產增產增效。
韋信忠說:“我是一個農家漢子,扎根鄉土是我的夢想?,F在我種植水稻致富,離不開黨的好政策和區農業農村委以及農經站的一路扶持,因此我更要發揮帶頭人的作用,用一己之力帶動更多的鄉親父老增收致富,過上紅火的好日子?!?
為此,韋信忠在農忙時節雇傭村里7~10名村民插秧、收割水稻等,每人每天可收入120~150元,每年人工工資支出在8萬元左右,有力帶動了本村村民共同致富。
腳踏實地、辛勤奮斗,這是不斷書寫豐收答卷的必然要求,也是韋信忠成就精彩人生的重要基礎。談到未來的發展,韋信忠成竹在胸。他告訴記者,下一步他要注冊大米商標,積極拓寬市場渠道;同時完善灌溉設施建設,繼續探索“稻田+N”的生態共育模式,把稻田養魚、稻田養鴨作為助力群眾增收的有效途徑,實現一田多收。
《農家科技》(2022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