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23-61520695 舉報電話:023-61520697

            這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人民觀點)

            ——深刻領會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⑤
            2022-11-09 09:08:4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一個個“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故事,生動印證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理念,深刻昭示著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完全可以兼顧、實現共贏

            中國現代化建設之所以偉大,就在于艱難,既不能走老路,又要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這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


            這幾天,以“珍愛濕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的《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在湖北武漢召開。承載著武漢市民“詩和遠方”夢想的城中綠心東湖國家濕地公園,褐色沙丘與碧綠江水交相呼應、蘆荻搖曳與水鳥翻飛相映成趣的天興洲濕地,經過生態修復后滿是“生態綠”的青山江灘……武漢市的眾多濕地宛如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成為展示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的重要窗口。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深刻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五個方面的中國特色,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從思想、法律、體制、組織、作風上全面發力,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的工作,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正在從藍圖變為現實,中國式現代化厚植起綠色底色。

            如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基本問題,也是我國面臨的重大時代課題之一。在人類走向工業化、現代化的進程中,西方發達國家普遍走的是一條“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加速了對自然資源的攫取,人與自然深層次矛盾日益顯現。2012年黨的十八大后首次出京考察,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建設現代化國家,走美歐老路是走不通的”“走老路,去消耗資源,去污染環境,難以為繼”。十年來,我們堅決拋棄輕視自然、支配自然、破壞自然的現代化模式,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有力推動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今天,當云南大象北上南歸吸引全世界的目光,當綠色冬奧成為美好的時代記憶,當奔騰不息的長江黃河奏響新的生態樂章,以綠色為底色的中國式現代化,樹立起人類現代化新的文明標桿。

            我國進行現代化建設,注重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只有高樓大廈、沒有綠水青山的現代化不是真正的現代化。同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是不發展、不作為,而是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實現高質量發展。寧夏賀蘭山砂石礦區整治修復后成為葡萄酒莊,產業轉型帶來豐厚回報;黑龍江伊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后,良好生態吸引越來越多游客前來觀光;江蘇連云港周邊海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漁獲豐富起來……回望過去,一個個“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故事,生動印證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理念,深刻昭示著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完全可以兼顧、實現共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敝袊F代化建設之所以偉大,就在于艱難,既不能走老路,又要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這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黨的二十大報告從“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等方面作出具體部署,為我們繼續推動綠色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新征程上,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打好綠色發展組合拳,就能不斷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篇章。

            “從69歲拍到77歲,藍天照一年比一年多?!奔易『颖笔仪f的資深攝影愛好者王汝春,自2014年起堅持每天早上拍攝同一片天空。從最開始“鏡頭里的藍天白云成了稀罕物”,到后來藍天白云照越來越多,數千張照片組成的“天空日記”,真切地記錄著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人民獲得感不斷增強的非凡歷程。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受益者,也是保護者、建設者。新時代新征程,攜手同心、不懈奮斗,我們一定能匯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共建更加美麗美好的家園。


            《 人民日報 》( 2022年11月09日 05 版)


            ?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意見反饋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農家科技、城鄉統籌發展網 版權所有
            主管單位:重慶出版集團  主辦單位:重慶農家科技雜志社有限公司  城鄉統籌發展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重慶市發改委、重慶市城鄉統籌辦、重慶市教育委員會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渝B2-20170014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網出證(渝)字第002號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渝網文(2016)4551-030號
            渝公網安備5001080200101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180006 渝ICP備10015940號-1 技術支持:城鄉統籌發展網
            外国人破中国学生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