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23-61520695 舉報電話:023-61520697

            黔江:“5個5”建設大美鄉村

            2020-12-22 15:17:32  來源:城鄉統籌發展網-鄉村振興雜志

            黔江區濯水鎮五福最美庭院

            2020年,黔江區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天藍地綠,碧水如帶,空氣清新,綠樹繁花……走進黔江,如同置身于一幅絕佳的生態畫卷。

            自2018年以來,全區高度重視生態振興工作,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創新“5個5”工作模式,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兩城同創”創建成果向農村延伸,全區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持續向好。

            加強生態保護 守好綠色本底

            自然生態屏障更加牢固

            事實上,“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并非黔江區榮獲的第一個國字號。

            地處武陵山腹地,渝東南的中心地帶,森林覆蓋率68%,負離子含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黔江區曾獲得“綠色中國·杰出綠色生態城市”“清新清涼峽谷城”“中國森林氧吧”“全國生態旅游勝地”“中國最佳綠色生態旅游名區”等榮譽。

            一連串“國字號”榮譽佐證著黔江區是個青山綠水、美麗之地。

            依托獨特的生態優勢,黔江區堅持綠色本底,推進全區綠色發展。

            全區制定出臺《黔江區鄉村生態振興工作方案(2018-2022年)》,啟動制定《黔江區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規劃(2018-2021年)》,探索經濟和生態協調發展的新路子,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施國土綠化,開展自然保護地大排查大整治、“綠盾行動”等專項執法行動,建設實施水土保持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實施阿蓬江“一江兩岸”綠化美化行動。

            凈空碧透、白云悠悠。黔江區的“綠色本底”展露無遺,成為大多數人寄托鄉愁的安放之所——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616平方公里;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面積286.5平方公里,限養區面積589.0平方公里,確保發展不超載、底線不突破;完成國土綠化提升行動營造林63.8萬畝,1000萬株紅豆杉綠色生態環境提質工程落地實施;完成阿蓬江“一江兩岸”水保植物栽植10900棵,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57.3平方公里,阿蓬江水質常年保持II類以上,阿蓬江成功入選“長江經濟帶美麗河流”。

            以綠色為本底,繪就綠色之卷。良好的生態給黔江區帶來發展紅利,也給當地百姓帶來奔富福祉。

            在生態特色效益農業方面,黔江區大力發展烤煙、蠶桑、優質水果、蔬菜、中藥材等特色產業,深挖綠色發展潛能,加快農旅融合發展,做到村景交融、宜居宜游,打造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實現生態致富。其中,全區發展優質桑園8.3萬畝,桑蠶繭產量位居全市第一。

            在生態旅游方面,黔江區加快創建濯水古鎮5A級旅游景區,構建以30A重點景區為支撐的全域旅游格局,建成馮家寨子社區、白土三塘蓋、小南海十三寨、水市鄉水市社區、石會中元村等一批市級鄉村旅游示范點,真正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目前,全區每年接待游客突破30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突破160億元,帶動10余萬老百姓吃上“旅游飯”。

            藍天映碧水,清風拂綠地。黔江區守好綠色本底,一幅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畫卷徐徐鋪開。

            堅持以民為本 創新整治機制

            農村人居環境更加整潔

            在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中,黔江區將人居環境整治視為“生命線”,尤其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全區建立區、鄉、村三級書記抓的領導機制,構建區領導包鄉、部門包組、干部包戶的責任體系,創新“五通、五治、五改、五化、五定”工作機制,重點聚焦“五沿”地帶,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明顯成效——

            狠抓“五通”建設,奠定發展基礎。堅持以“通水、通路、通電、通氣、通訊”五通為重點,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完成14.95萬人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建成“四好”農村路1300公里,推進青杠110千伏輸變電項目、35千伏黑溪變電站項目,30個鄉鎮街道通天然氣,通信基站總數達4000個,219個行政村光纖網絡全通達,接入用戶近14萬戶。

            開展“五治”建設,促進三生共融。大力開展“治污水、治垃圾、治亂搭亂建、治亂挖亂采、治亂砍濫伐”行動,著力解決突出問題。新增鄉鎮二三級污水管網約50公里,取締14個污水直排口,落實河庫保潔員1176名,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20個,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比例達到100%,打擊非法采砂、擅自改變林地、濫伐林木、毀壞林木等問題。

            實施“五改”工程,提高生活品質。實施“改風貌、改廁、改廚、改圈舍、改地坪”工程,全力提升人居水平。完成農村“五改”1272戶,完成農村危房改造669戶,舊房整治提升6272余戶,建設無害化衛生廁所、配套三格式化糞池,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7.5%,推進農戶廚房、圈舍、地平整治。

            聚力“五化”舉措,建設大美鄉村。大力推進“凈化、綠化、亮化、美化、暢化”措施,著力推動建設美麗宜居村莊。村莊綠化13000畝,建成4個市級美麗宜居村莊,創建美麗庭院1600戶、綠色村莊53個,完成1個歷史文化名鎮保護修繕工作,建成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示范點20個。

            黔江區濯水鎮堰塘村最美庭院

            健全“五定”機制,提升整治效能。建立“定目標、定模式、定內容、定標準、定價格”五定機制,搭建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四梁八柱”,推動建設效率、進度、質量三提升。制定文件,落實生態振興總體要求、目標體系、具體任務和重大舉措;創新“EPC+清單計價+跟蹤審計”建設管理模式,入戶道路、改廚、改廁等小型項目優先安排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合作組織實施;建立垃圾清運保潔、污水設施管護、公廁管理、秸稈禁燒等一系列制度。

            一系列措施緊密落地,鄉村上演美麗“蝶變”。

            藍天白云掩映下,群山蒼翠,農家院落干凈整潔,房前屋后花木相依,圍建的竹柵欄古樸自然,濯水鎮堰塘村呈現一派新農村的美麗氣象。

            “以前不是這樣的,這幾年村里環境變化很大?!贝迕裼嘀救A說。過去,村里生產生活垃圾、家禽糞便隨處可見,污水到處流,臭氣熏天,天熱的時候蚊子滿天飛。經過這3年的人居環境整治,村里才變得美麗醉人。

            在黔江區,類似這樣的“鄉村變形記”還有很多。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各鄉鎮都在人居環境整治上出實招,下繡花功夫,并結合鄉村旅游建設美麗家園,全區形成從“一處美”到“處處美”的鄉村格局。

            加強污染治理 堅持綜合施策

            美麗鄉村更加宜人

            “現在村民都自覺了,不往河里扔垃圾了?!焙谙傁嚓P負責人說。過去,由于村民環保意識不強,廢棄物和廢污水隨意排放,中井河河道污染嚴重。自從全區推行河長制,中井河通過加大清漂力度、加強巡河護河等措施,河道水質質量提升,達到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要求。

            自2017年以來,黔江區全力推行河長制,并落實“一河一長”“一河一策”“一河一檔”,河庫亂象得到有效遏制,全區各河流、水庫水質均達到或優于管護目標。

            目前,全區城鄉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阿蓬江水質穩定在Ⅱ類及以上標準,黔江河水質到達Ⅳ類標準,區內其他河流水質穩定在Ⅲ類及以上標準,水環境得到持續改善。

            推行河長制,改善水污染是黔江區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美麗鄉村的一個縮影。

            突出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是美麗鄉村建設和經濟發展的障礙,黔江區加大污染防治,讓天藍地綠水清成為鄉村底色,留住美麗鄉愁。

            防治土壤污染是農村生態環境整治中的重頭戲。嚴格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開展地災防治、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推進化肥農藥使用減量化,強化病蟲害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引導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全區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2%;促進農膜回收規范化、制度化,農膜回收利用率達80%。

            畜禽糞污一直是農村環境整治的難題。全區在161個適度規模養殖場建設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規?;痉痘?,積極推廣高效實用糞污處理模式,建立禽-沼-菜(果、林)、糧經飼、有機肥利用及異位發酵床等多元化利用模式,有效推進全區3.6萬頭生豬當量治理任務。全區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0.09%,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100%,規模及規模以上養殖場裝備配套率達100%。

            嚴格執法,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是改善環境質量又一利器。全區推進中央、市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加強環評、排污許可、用地許可等跟蹤評價、監督檢查、制度考核;對不符合國家政策、城鎮規劃、無環境容量的項目堅決不批,嚴格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整頓;將生態環境保護納入黨政領導班子及領導干部年度綜合考核,實行環?!柏撁媲鍐巍惫芾?,對造成資源浪費和生態環境破壞的,嚴肅追究責任。

            通過系列污染防治手段,黔江區“治”出了優美環境、“治”出了碧水藍天、“治”出了生態美麗的鄉村。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和農村人居環境,黔江區讓農村成為“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的生態宜居之地,答好了“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鄉村振興“答卷”。

            城鄉統籌發展網-鄉村振興雜志記者 李文萍

            供圖/黔江區農業農村委


            ?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意見反饋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農家科技、城鄉統籌發展網 版權所有
            主管單位:重慶出版集團  主辦單位:重慶農家科技雜志社有限公司  城鄉統籌發展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重慶市發改委、重慶市城鄉統籌辦、重慶市教育委員會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渝B2-20170014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網出證(渝)字第002號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渝網文(2016)4551-030號
            渝公網安備5001080200101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180006 渝ICP備10015940號-1 技術支持:城鄉統籌發展網
            外国人破中国学生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