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渝北區大盛鎮天險洞村7社濕地公園
小青瓦、灰屋脊、白瓦頭、三角檐、石墻裙,一幢幢洋溢著鄉土氣息的巴渝民居點綴在青山綠水間;全區行政村農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達100%,鎮村生活污水收集率達100%,行政村通客車率達100%,農村公路安保和綠化實現全覆蓋……山清水秀、村美人和,渝北區農村人居環境在三年整治行動打了一場漂亮仗,煥發蓬勃生機和活力。
渝北作為重慶市鄉村振興綜合試驗示范區、全國首批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單位、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新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繪就了鄉村大美畫卷。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16個縣(市、區、旗)為“第一批全國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培訓基地”,渝北區名列榜首。
內外兼修 “八改六化”保障群眾安居樂業
走進大盛鎮千盞村,只見收割機正在豐收的稻田中來回作業,一陣陣清新的稻香撲鼻而來。村內屋舍儼然,綠樹掩映,過去一些破舊的農房早已全部整修一新。
“以前,我獨自在外投親,家里的房子坍塌只剩下屋基,現在村里給我提供了一套新房,水電氣全有,拎包入住,我做夢都沒想到能過上這樣的幸福生活!”60多歲的特困村民黃國剛滿懷感激地說。原來,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千盞村特別建設 “合和下坪”四合院,徹底解決了20戶孤寡、殘疾和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的住房難題。
在大盛鎮青龍村6社太和場居民點,依山傍水的巴渝民居建筑群引人注目。走進村里,鳥語花香,令人仿佛看到一幅山水田園國畫??烧l能想到,兩年前,太和場30家農戶住的房屋還是以土墻為主,住房簡陋、狹小、潮濕,有些房屋木梁僅靠木棍支撐,廁所人畜混用?!敖Y合區里確定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八化六改’要求,我們在規劃上充分考慮太和場發展‘共享農莊’‘特色民宿’的需求,挖掘鄉土文化元素,重建房屋28戶,修建了親水人行棧道和水邊亭榭?!鼻帻埓妩h總支書記黃志介紹。
如今,太和場已從農村人居環境重點整治區域變為示范樣板。
改水、改路、改電、改廁、改廚、改院、改圈、改房,凈化、綠化、美化、硬化、亮化、文化,渝北區制訂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八改六化”標準,突出巴渝民居小青瓦、白瓦頭等“八大核心要素”,全域開展“保潔、植綠、拆棚、排?!本C合整治,每個鎮打造一個示范點,抓點串線拓面。渝北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三年整治行動,成績斐然,全區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 渝北區大盛鎮青龍村太和場人居環境煥然一新
全區完成179個行政村布局規劃和124個應編村村規劃編制;構建財政補助、群眾適當付費、社會資本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統籌推進村容村貌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農村“廁所革命”。
自2018年以來,全區累計改造農村危房41769戶,整治提升農村舊房17000戶,實現四類重點對象C、D級危房全面動態清零;改造農村無害化戶廁27390戶;基本實現1000人以上的農村居民聚居區、聚居點的污水處理全覆蓋;新增村莊綠化面積246.5公頃,實現房前屋后和庭院基本綠化。
完成“四好農村路”1038公里,全區實現“村村通農客”;建成村社入戶道路1350公里,惠及13個鎮街167個村,受益農村群眾14.12萬人;綠化農村道路1500公里,農村公路安保和綠化實現全覆蓋。
產景融合 賦能鄉村煥發人居魅力
2019年1月,一份《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議案在渝北區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引起代表們的熱議和共鳴。結合議案建議,渝北區委、區政府決定將人居環境整治與發展產業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持續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各項工作邁上“快車道”。
全區結合新建10萬畝經果林、10萬畝生態林“雙十萬工程”,打造“一村一品”、“一鎮一特”布局,發展柑橘、花椒、桃子、李子、竹筍等綠色產業,推動產景融合。
大盛鎮青龍村柑橘、茨竹鎮大面坡村青椒、大灣鎮金鳳村桃子、興隆鎮?;蚀鍡蠲贰慌G色優質農產品品牌相繼涌現?!盎ń反濉薄跋商掖濉薄案涕俅濉钡纫慌厣a業示范村以其產業特色和規模令人耳目一新。
鄉村變景區,田園變公園,農舍變民宿,渝北區打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道道亮麗風景。洛磧鎮大天池村曾是全鎮最偏遠的一個貧困村落,通過建立“春種草莓、夏賞荷花、秋收玉米、冬采蘑菇”的生產格局,建設高山蔬菜基地,以良好的生態環境帶動鄉村旅游,如今村里已是游人如織;石船鎮發展江安李、脆紅李、雪青梨、五星枇杷、柚子等10多種伏季水果8000余畝,打造“果鄉勝景、幸福鄉村”,賞花、采果、垂釣等觀光休閑項目悄然興起,葡萄節、柚子節等旅游活動吸引游客紛至沓來;玉峰山鎮建設千畝櫻桃基地,春天櫻花爛漫,美不勝收,“玉峰山櫻桃”鄉村旅游發展如火如荼……
大盛櫻花節、印盒李花節、茨竹梨花節、興隆楊梅節、石船藍莓節、洛磧番茄節……渝北區精心策劃鄉村旅游節慶活動,唱響“四季有鮮果、季季有新品”鄉村美妙樂章。由巴渝鄉愁景區、放牛坪梨園景區、仙桃李景區、花漾漁村景區、“泉橙花”景區、天險洞櫻花林景區、明月山花果長廊等景點組成的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吸引了眾多游客。2019年,渝北區鄉村旅游接待游客達467.63萬人次,收入18.71億,帶動農民增收9.6億元。
“把整治農村人居環境與發展特色產業、培育精品鄉村旅游有機結合, 美了鄉村,強了產業,富了百姓,調動了群眾參與人居環境建設的內生動力?!庇灞眳^農業農村委負責人說。
▲ 渝北區統景鎮印盒萬畝歪嘴李基地
凝心聚力 美麗鄉村引領文明新風尚
在千盞村的一戶五保戶家里,記者碰上了村支部書記付福剛和駐村干部正在小院挨家挨戶探問老人們身體和生活情況。老人們自發地在四合院里打掃庭前衛生。淳樸的民風,和諧的“一家人”氛圍,令人處處感覺到溫馨。
“我的老家就在千盞村,村莊變得越來越漂亮,3000畝黃桃基地也即將建成。這一切都吸引著我回家鄉開辦民宿,和鄉村們一起奔前景?!敝貞c知名品牌“一只酸奶?!奔用松?、忠模民宿總經理黃忠游興奮地說。記者看到,幾位攝影愛好者和一些游客正興致勃勃地走進忠模民宿,他們將在這里欣賞鄉村日出日落美景,體會田園的雅致。
千盞村是渝北區建設宜居宜業宜游鄉村的美麗縮影。
在農村人居環境三年整治行動中,渝北區多措并舉引領鄉村美麗、鄉村新風尚。
全區干部群眾齊參與,聚焦“三清一改”重點,深入開展村莊清潔志愿者活動,組織發動機關干部職工、黨員、青年志愿者、中小學生、農民等35.8萬人次參與村莊“大掃除”,面向13.7萬戶農戶開展環境清潔活動,受益群眾27.62萬人。
挖掘鄉土文化,留住鄉愁。興隆鎮?;蚀?社“禮朝屋基”緊扣“禮”字做文章,對原有破舊農房進行改造,還原了農村田園牧歌式生活?!岸Y朝屋基”在發掘中國傳統禮文化的基礎上,以新時代“禮”文化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吸引了重慶主城以及全國游客前來觀光體驗。
創新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在潤物細無聲中推動人居環境與村民文明素質同步提升。利用“民情茶室”察民情解民憂,組織法律、教育、心理等方面志愿者創設“情理堂”調解群眾糾紛;開展振村風、優家風、正社風、淳民風、傳祖風“五風潤新村”活動。組織開展 “我們的節日”“小手拉大手?一人帶一家”“身邊的脫貧故事微訪談” “文明習慣養成”等活動2000多場。一場場群眾喜聞樂見的文明創建活動在全區村落開花生根,一場場矛盾糾紛在社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細致入微的調解中得到化解,鄉村文明和諧之風蔚然形成。目前,全區創建市級整潔庭院和美麗庭院2300戶,評選“文明院落”4129個、“星級文明戶”27000余戶,新建成農村精神文明示范點4個。
“民心就是生產力。渝北區通過有效提升農村人居品質,增強了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激發了鄉村發展活力?!庇灞眳^農業農村委負責人表示。
供圖/渝北區農業農村委
城鄉統籌發展網-鄉村振興雜志記者 賴義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