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川區鄉村風貌
“小洋樓、亮堂堂,水泥路、平又光,綠樹鮮花圍家繞,幸福生活破天荒?!?
走進來蘇鎮觀音井村伍家壩大院,處處整潔優美,仿佛走進了世外桃源。
在2020年重慶首批美麗宜居鄉村名單中,永川區36個美麗鄉村入選。眾多的鄉村成功入圍,無疑是對永川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生動詮釋。
在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永川區按照景色美、家居美、庭院美的目標,打造農村人居環境示范樣板,采取多方籌集資金、群眾投資投勞、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等方式積極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切實改變農村院落風貌,美化周邊環境。
全面“清臟”助力鄉村景色美
迎著冬日暖陽來到仙龍鎮太平橋村祝家壩村民小組,只見水泥道路干凈整潔,家家戶戶墻壁上的彩繪讓人眼前一亮;房前屋后、空地荒溝種上了桂花、山茶花樹;不遠處的山坡上種滿了李子、桃子、三紅柚、晚熟血橙等特色水果。
談起村里的變化,祝家壩村民小組長蔣顯明高興地說:“現在我們村每家每戶清潔衛生實行了‘門前三包’,垃圾入桶、入箱,再由市政車輛運走,現在我們家家戶戶都像住進了‘小別墅’,生活得比城里人還安逸?!?
如今,像祝家壩村民小組這樣面貌一新的美麗鄉村,在永川區正不斷涌現。
▲ 永川區梨花鄉院
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以來,永川區按照“垃圾全面整治、農村全面覆蓋、設施全面配套”的總要求,重點清理農村生活垃圾,建立了“戶集、村收、鎮運輸、區處理”的收運模式,每個鎮街都有一套完整的垃圾前端收集體系,基層收運網絡基本完善。深入扎實開展以“三清一改”為主要內容的村莊清潔行動,漸次推進春季戰役、夏季戰役和秋冬戰役,累計清理生活垃圾8000余噸、溝渠2100余公里、清理塘堰1252處、農業生產廢棄物1700余噸。村莊基本實現干凈、整潔、有序。切實推進農村道路建設,實施農村“四好農村路”建設,方便農村群眾出行的同時,積極開展低效林改造、森林撫育、純林改造、新一輪退耕還林、天然林資源等公益林建設,以村旁、宅旁、路旁、田旁、水旁綠化為重點,動員群眾在村內主要道路、居民點因地制宜栽植綠化樹木。
截至目前,全區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專(兼)職管理人員423人,保潔員2267人,垃圾桶28499個,垃圾箱2684個,垃圾運輸車輛85臺,中轉站9座。全區農村田野、道路沿線、村內空地、河流、塘溝及農戶房前屋后等公共區域環境衛生得到徹底改觀,村(社區)垃圾收集點、垃圾中轉站“日產日清”的收運管理做到城鄉一致。
▲ 整治后的農戶房屋
“廁所革命”改出鄉村家居美
“過去,農村廁所大多與豬圈建在一起,一到夏天,臭氣熏天,蚊蠅亂飛?,F在,我們的廁所和城里的衛生間差不多?!笔S山村村民說起家里廁所的變化時感慨萬千。
村民口中的變化,得益于永川區農村“廁所革命”。
永川區把改廁工作作為改善農民生活環境、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工作。為讓家家戶戶都用上干凈衛生的廁所,永川區編制《永川區鄉村公共衛生廁所建設指南(試行)》,因地制宜選擇廁所改造模式,經過改造后的廁所都有蹲便器、水沖和密閉化糞池。農村公共廁所的標配是:有水沖、有鋪裝、有獨立隔斷式大便及小便器、污水糞便有處理、有洗手盆及面鏡、有衛生紙及垃圾筒、有標識標牌、有管護機制。
為調動農村居民改廁積極性,永川區采取政府補一點、村集體籌一點、受益戶出一點、自己動手省一點的辦法解決所需物資和資金。區里對戶廁改造按戶均1000元每戶進行補貼;對村級衛生公廁、便民服務中心廁所、集鎮衛生公廁,給予3萬到10萬元的獎補資金,全區建成農村衛生公廁243座,完成戶廁改造27738戶。
永川區以各鎮街為主體,組織鎮村干部進村入戶宣傳廁所改造政策和改造標準,鼓勵引導農戶主動實施廁所改造。組織“廁所革命”推進會、現場會32次,在全區各鎮街營造濃厚氛圍,全面推動農村“廁所革命”。
▲ 永川區南大街街道黃瓜山村人居環境示范片
“先行示范”打造鄉村庭院美
青峰鎮牌坊壩村村民陳代明正在自家院子里給綠植澆水,凌閣堂村村民郭元紅在魚塘邊給魚喂食,該鎮的休閑院壩和院落的主干道都安裝了太陽能路燈等配套設施。
陳代明與郭元紅家,是青峰鎮通過開展“清潔鄉村·文明家園”評選活動而選舉出的“示范清潔院落”。
近年來,永川區青峰鎮通過開展“示范清潔院落”評選,先行示范,為建成環境優美、宜居宜游的美麗鄉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
自開展“美麗永川·清潔鄉村”行動以來,永川區累計整合涉農項目資金19.68億元,打造“示范清潔院落”150個,“示范清潔田園”60片,鄉村宜居指數不斷提高。同時,永川區充分利用鄉村振興單項試驗的契機,整合涉農項目資金9300萬元,在何埂、板橋、青峰3個鎮及永榮鎮白云寺村,吉安鎮尖山村,五間鎮新建村,南大街街道黃瓜山村、八角寺村5個村開展鄉村振興試驗示范,以示范引領帶動全面推進。
不僅如此,永川區通過院壩會初評、村民代表會評議、初評候選人公示、鎮街復核、相關部門評議、正式候選人公示、鎮街認定等七個步驟,選出了各類新鄉賢1063名。
永川區按照鄉賢興趣愛好、能力特長、資源優勢,分別組建“鄉賢智囊團”“鄉賢創業團”“鄉賢民情團”“鄉賢宣講團”“鄉賢陪審團”“鄉賢調解團”“鄉賢反哺團”等,引導新鄉賢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發揮作用。
新鄉賢為公益事業出資金、想點子、做貢獻,建設干凈整潔的美麗家園。全區近千名新鄉賢捐款1.25億元,修筑村道等基礎設施400多公里,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