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古樹茶自然資源,以及德隆鎮生態優良、景色秀美、氣候宜人的自然稟賦,德隆在“兩山”轉化的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以古樹茶為中心,全鎮實施退耕還林4900畝,發展500畝以上的古樹茶基地5個,掛牌保護千年古茶樹5000余株,義務植樹3萬余株,森林覆蓋率保持在70%上。
氣溫回暖,艷陽四溢,是搶抓農時,開展播種的有利時節。連日來,巫溪縣多個鄉鎮的田間地頭,到處呈現出一份繁忙景象,春播工作正有序開展。
重慶市南岸區迎龍鎮北斗村再迎水果豐產!近日,北斗鋤禾農場的柑橘成熟了。70多畝柑橘正常投產面積近20畝,畝產量約3000斤,總產量約6萬斤。
“聽說今年要重新改建我家門口的公路,我替經常開車回老家拿咸菜的孩子們高興!”近日,重慶市大足區龍石鎮萬福村一組73歲的吳桂英見到筆者一行,非常開心。
1月29日,南川區福壽鎮大石壩村,節后上班的第二天,康茂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汪文奇就收到了多筆水稻訂單?!耙?,我給您留一畝水稻?!睊焱觌娫?,汪文奇欣喜地向記者比出四根手指,“目前基地已有40多畝水稻被預訂了!”
人們說,“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榨菜?!币坏⌒∠嘛埐?,凝結的是故鄉味道和濃濃鄉愁。
近年來,開州區各金融機構通過完善普惠涉農金融服務體系,創新金融產品,拓展金融支農渠道,金融資源向涉農創業者傾斜,向涉農企業傾斜,讓更多金融“活水”澆灌農村沃土,助力鄉村產業振興,取得了農村信貸力度不斷加大,農業保險不斷提標增品擴面,金融支農規模不斷擴大的顯著成
產業要發展,管護是關鍵。連日來,在重慶市銅梁區西河鎮雙永村百畝金銀花生產基地里,村民們正搶抓時節對金銀花進行科學管護,助力村集體經濟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繁忙的勞作場景構成美麗的鄉村田園畫卷。
近日,筆者在重慶市豐都縣高家鎮祥和、汶溪、石龍等村(社區)田間地頭看到,村民們正在忙著采收青菜頭,并把裝滿蛇皮袋的青菜頭扛到就近的公路邊,等待榨菜加工廠指定的人員前來收購。
近日,浙江諸暨市東和友誼竹木專業合作社竹筍加工車間一片忙碌景象?!叭ツ晡页邪?08畝土地開始量產,我們還對竹筍進行了深加工,陸續推出速凍筍、醬腌菜、筍干等產品,一年下來將近有100萬元的收入?!焙献魃缲撠熑送蹩导胃吲d地說。
湖水碧綠清澈,與蔚藍的天空相接,一群群飛鳥從湖面劃過……2月1日,重慶日報記者來到位于墊江縣普順鎮的迎風湖國家濕地公園,觀鳥愛好者劉斌正架著“長槍短炮”,在湖邊“打鳥”。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和區域協調發展理念的落地,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的協作關系呈現出了新的樣本——東西部協作。相互派干部和專技人才掛職交流,成為了協作中的一種新模式。
1月30日,節后開工的第三天,但在山東壽光東斟灌村,對于村民李永來說,這已經是他的第九個工作日,他們從大年初一開始就進入了工作狀態。
日前,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200多名農民迎來了一件大喜事。記者從該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獲悉,去年該縣開展農村實用科技人才職稱評審中,7名農民評定了農村科技實用人才副高職稱,15名農民評定了中級職稱,200名農民評定了初級職稱。
1月27日,正月初六,天氣晴朗,劉曉梅戴上披著紗帳的帽子,“貓”進沙洋縣五里鋪鎮陶場村的一片樹林里——280多個蜂箱碼得整整齊齊。她穿梭其間,開箱檢查蜜蜂繁殖情況。
“要想做好電商,產品照片拍攝、簡介填寫、直播帶貨這些都要注意技巧?!贝汗澢?,在山東省惠民縣胡集鎮電商驛站,胡濤作為創業成功典范,正在為家鄉創業者開展電商培訓,分享創新創業和電商發展運營的經驗。
由于地處丘區,中江縣一直存在土地資源匱乏、春耕供水不足等短板。2022年,在克服了疫情反復、伏天干旱等不利因素影響后,產糧大縣中江再次迎來豐年。中江縣農業農村局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全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17萬余畝,預計產量82.5萬噸,相比2021年均有增。
近日,中國文明網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中國好人榜”候選人名單,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退休教師孫寧生成為敬業奉獻好人候選人。
“奔赴農村,扎根農村?!边@是江蘇常熟“新農人”陶勝寫在朋友圈的一句話。這個從小在蟹塘邊長大的“85后”,學計算機出身,卻從互聯網行業轉向傳統農業,在家鄉專攻澳洲淡水龍蝦養殖,成功突破了蝦苗人工培育和成蝦養殖難題,并帶動全國千余家養殖戶走上了致富路。
1月的吉林,皚皚白雪覆蓋著廣袤的黑土地,天寒地凍里的人們沒有“貓冬”,依然熱火朝天地忙碌著。他們之中,年輕人的身影越來越多。近年來,在吉林省“吉人回鄉”等一系列政策支持吸引下,一批“新農人”回到家鄉創業,成為鄉村振興的“領頭羊”。
夜幕下,高亢激昂的音樂鳴奏不絕,一條火花四濺的金龍劃破長空,赤膊上陣的舞龍隊員舉著龍盤旋飛騰。燒至1500攝氏度的火紅鐵水高高潑灑到空中,剎那間,萬千流星墜落,猶如一樹樹金花在空中綻放。
春節臨近,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舉辦 “非遺”年貨節,棋子燒餅、麻糖等傳統食品琳瑯滿目,評劇、剪紙、葫蘆烙畫等非遺技藝集中展示,營造出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
1月11日上午,重慶市綦江區石角鎮新農村的脫貧戶羅開秀沿著滿山茶林間的產業便道,早早地趕到村委會,等待即將開始的脫貧戶分紅大會。路邊,一壟壟茶樹在碧空映照下更顯蒼翠。
在四川崇州道明竹藝村,國家級非遺項目道明竹編與現代建筑設計理念融合建造的“竹里”,持續帶動大批游客前往打卡;在南京,作為首批國家級非遺的秦淮燈會在跨年夜“亮燈”,無數游人共賞“火樹銀花”盛景;一闋昆曲悠揚婉轉,一場皮影趣味橫生,絢麗的彝族刺繡,精致的木刻版畫…
深秋時節,已有絲絲涼意,江西省吉安市峽江縣金坪民族鄉南下村村民的心里卻是熱乎乎的,因為他們的“主心骨”——黨的二十大代表、南下村黨支部副書記石玉蓮從北京回來了。
傳統手工藝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中華民族傳統造物的古老智慧、審美意識、技術能力、倫理觀念、產業功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人文、藝術、科技、教育及經濟價值。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文化是鄉村振興的靈魂和根脈,推動鄉村振興要通過鄉村文化振興來鑄魂,著力培育充滿“鄉土味”的農村特色文化。
日前,記者走進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壩鎮潔源村,目之所及,一幢幢墻面凈白的房屋整齊劃一,一條條整潔平坦的鄉間道路井然有序……作為一座紅色名村,當地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生態資源,走出了一條“紅綠融合”的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近年來,云南省馬關縣在開展現代邊境小康村和綠美鄉村建設中,從群眾生活的細微處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提煉、總結推廣“晨起五件事”“晨起五個好”以及農村垃圾源頭減量“七字訣”,納入村規民約,激發群眾熱情,引導群眾參與,推進移風易俗,扮靚美麗鄉村。
2月1日,梁平區竹山鎮獵神村,巍巍青山四面環繞,百里竹海云蒸霞蔚。在該村“獵神三巷”特色商業街,各類商家正向游客們吆喝著自家的產品,好不熱鬧。
陽光下,山坡上的24棟“白房子”格外醒目,仿佛給村莊打上了一抹高光。眼前這座名為“零799”的藝術區位于江西萍鄉市湘東區湘東鎮江口村,聚集著30多名與繪畫專業相關的藝術家,他們的工作室因通體雪白而被稱為“白房子”。
中梁云峰廢棄礦山曾因歷經幾十年開采,導致山體生態脆弱,水土流失嚴重。2014年起,這里實施中梁云峰采煤沉陷區域解困搬遷,累計2個村、10個社、5100余人以及100余家企業全部搬下山。
近年來,重慶市豐都縣青龍鄉陸續實施了大河場濱水景觀帶工程、大河場公共配套設施工程等項目,讓大河場實現了“華麗重生”。如今,大河場人居環境項目也于2022年9月正式開工,將為大河場的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1月22日,大年初一晚,2023中國汝陽杜康村新春文化活動在蔡店鄉杜康村開幕。來自八方的游客不僅可以欣賞到豐富的文藝表演,還可以品嘗到地方美食、杜康美酒,在享民俗、品年味、憶鄉愁中感受別樣新春文化氛圍。
鄉村要振興,美麗環境是底色。自2018年以來,北京市朝陽區農村地區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導向,大力推進區域環境治理、優化升級、創新融合。從生態環境到基礎設施,從產業發展到服務管理,從物質生活到精神生活,朝陽區美麗鄉村文體兼備、內外兼修,美出了風采,美出了內涵。
為解決生態功能區林農“造林不變現”問題,貴州于2018年啟動重點生態區位人工商品林贖買改革試點工作。2021年,這項試點工作惠及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獲得森林贖買資金500萬元,完成了990畝重點區位人工商品林贖買工作。
高黎貢山連接著東喜馬拉雅地區、橫斷山地區、印緬地區,被譽為“世界物種基因庫”。1986年建立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時候,周邊群眾“借山造林”種植的一些林木也劃入到了保護區里。
湖南多山地、丘陵,大部分村莊呈小聚居分布,一個個寨子、一個個自然組被當地群眾稱為“屋場”。作為知名旅游目的地,張家界的經濟因旅游而興。
早晨6點,天還沒亮,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曲陽橋鎮西河村,保潔員房建貞和周香女的垃圾清運車準時開工,陸續將村里的垃圾運至回收站處理。
春節假期過后,氣溫逐步回升,鄉村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新氣象。我市各地農民積極開展春耕生產:永川寒瀘村研究村集體股份合作社二次分紅,并安排起接下來的工作;南川大石壩村不斷接到“私人訂制”水稻預訂訂單……這一系列的動作,為今年增收開了好頭。
春節期間,回家過年的村民在村里就能找工作,過個安心年。天津市武清區人社局積極籌備在鄉村建設“就業驛站”,打通服務村民就業的“最后一公里”。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走好新時代推動鄉村振興路,要堅持黨建引領,以探索推進“黨建+”工作模式,充分釋放鄉村振興的組織勢能,更好地把紅色基因、紅色文化、紅色力量融入鄉村振興之中,激活鄉村振興“紅色引擎”,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奏響鄉村振興
近年來,銅仁市石阡縣堅持黨建引領,通過抓基層、抓主體、抓機制,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夯實人才隊伍,優化治理結構,推動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點燃鄉村振興“紅色引擎”。
2019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武威市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富民新村視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老百姓利益著想,讓老百姓幸福就是黨的事業。
“過去,我們村和鎮上其他十多個村一樣都是空殼村,村集體沒有收入來源,不能滿足群眾必要的服務需求,村黨組織凝聚力弱,說話沒人聽、辦事沒人跟,我們干部心里也著急,窮家難當??!” 黔江區沙壩鎮石橋村黨支部書記龐偉想起前幾年的“慘狀”感慨地說。
近年來,涪陵區農業農村委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聚焦實現鄉村振興新提升目標,切實強化糧食安全保障,穩住農業基本盤,持續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以“穩糧保供給、增收防返貧、強鏈提質量、創新添動能、統籌促振興”五條
近年來,該村從抓基層組織建設入手,選優配強“兩委”班子,開展黨員積分制管理,村干部帶頭轉作風、辦實事,帶領全村從“后進生”一躍成為先進村。
干群面對面,架起連心橋。2022年4月以來,璧山已經召開2795場院壩會,收集問題建議3500余個;解決群眾問題2631個,就地解決率達88%。
新華社昆明1月5日電(記者林碧鋒)據云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消息,云南日前啟動2023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百日行動”,采取穩崗位、快輸出、增收入等舉措,在穩定和擴大轉移就業規模的前提下,分“穩、轉、補”三階段,改善就業結構,提升就業質量。